搜索

为什么古龙评价不如金庸?

发表于 2024-04-29 04:22:31 来源:胡越一家网

为什么古龙评价不如金庸?

谢邀!古龙

作为我们80后而言,不金武侠小说几乎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、古龙初中、不金高中甚至青年时代。古龙

我想每个少年都曾有过一个英雄武侠梦,幻想自己是古龙那个纵然断臂,但是不金却依然背着把重达八十一斤的铁剑潇洒走江湖、行侠仗义的古龙杨过,或者是不金一身熊胆孤闯聚贤庄独斗群雄的乔峰,又或者是古龙身怀绝技又身边美女如云的张无忌,当然也有可能是不金那个以轻功闻名天下的盗帅楚留香,或者是古龙一直咳嗽一身沧桑但是却能飞刀夺命的李寻欢……

武侠小说,开风气也,不金梁羽生;发扬光大者,古龙金庸。另辟蹊径者,古龙!

梁羽生1954年第一部武侠小说《龙虎斗京华》问世,到1984年古龙写的最后一部作品《猎鹰·赌局》,前后一共三十年,(这三十年里有金庸大师创作的15部小说,金庸于1972年封笔),之后再无武侠小说,武侠小说的时代也已过去。

金庸小说共计十五部,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:"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。",它们的创作背景如下:

1、《书剑恩仇录》——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。创作年代:1955年。历史背景:清乾隆年间
2、《碧血剑》创作年代:1956年。历史背景:崇祯六年—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
3、《射雕英雄传》此为“射雕三部曲”之第一部曲,也是其成名作。
创作年代:1957年—1959年。历史背景:南宋宁宗庆元五年—嘉定十四年
4、《神雕侠侣》——金庸“射雕三部曲”之第二部曲。创作年代:1959年—1961年
历史背景: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—开庆元年

备注:1959年金庸自己创办《明报》创刊,但是由于经营惨淡生存艰难,金庸不得不以极快的速度连载《神雕侠侣》、《倚天屠龙记》等作品,维持《明报》的生存。

5、《雪山飞狐》——《雪山飞狐》《飞狐外传》是金庸现实主义最强的小说
创作年代:1959年。历史背景: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
6、《鸳鸯刀》——附在《雪山飞狐》之后的中篇小说。
创作年代:1961年。历史背景:约公元1644年—1796年
7、《白马啸西风》——附在《雪山飞狐》之后的中篇小说。
创作年代:1961年。历史背景:清初顺治年间
8、《飞狐外传》——《雪山飞狐》前传
创作年代:1960年—1961年
历史背景:清乾隆三十一年—三十四年

9、《倚天屠龙记》——金庸“射雕三部曲”之第三部曲。
创作年代:1961年
历史背景:南宋末—元末明初。

10、《连城诀》
创作年代:1963年
历史背景:清朝,由书末“反清复明”推知
11、《天龙八部》创作年代:1963年—1966年
历史背景:北宋哲宗元佑五年—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。

备注:《天龙八部》是金庸的巅峰之作,也是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,历时四年而成。《天龙八部》成书于《射雕》三部曲之后、《笑傲江湖》和《鹿鼎记》之前,相比于后两者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寓言色彩。

12、《侠客行》
创作年代:1965年
历史背景:明朝中叶
13、《越女剑》
创作年代:1970年
历史背景: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
首发连载杂志:明报
14、《笑傲江湖》创作年代:1967年

《笑傲江湖》在小说中没有指出明确年代,表示没有历史背景,类似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。

15、《鹿鼎记》——金庸封笔之作,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。创立“反武侠”情节,被称为“中国的《堂吉诃德》”,武侠史首次以诙谐、反讽、批判观写作的巨著,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。
创作年代:1969年—1972年
历史背景:清康熙八年—康熙二十六年

金庸1924年出生,31岁时开始写第一部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,48岁写最后一部《鹿鼎记》,之后封笔,金庸写小说的生涯共计17年。

古龙1938年出生(比金庸小14岁),古龙22岁时即1960年出版武侠处女作《苍穹神剑》,至1984年(古龙46岁)写的最后一部作品《猎鹰·赌局》。古龙一生创作的武侠小说高达七十余部,代笔、冒名之伪书更超过百部。其代表作有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、《绝代双骄》、《楚留香传奇》、《陆小凤传奇》、《欢乐英雄》等等。

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:

金庸发表第一部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是1955年,古龙第一部小说《苍穹神剑》是1960年,晚了5年,同时金庸写第一部小说时已经31岁了,而古龙出道时却才22岁(明显嫩很多),而金庸在1972年就封笔了,他封笔时才48岁,应该是如日中天的年纪,但是他却选择封笔了。

更有趣的是,金庸封笔后向古龙邀稿《明报》创刊连载,于是古龙的《陆小凤传奇》问世,当时古龙才34岁,而金庸48岁封笔。

综上所述,金庸和古龙虽说算是同一时代的人物,但是年龄相差甚大,而且个人经历也都完全不同,作品数量相差更大,金庸才15部小说,古龙怎么也在70部上下,而且古龙的小说还有不少是别人代笔完成的,所以这“金古之争”,大家争了几十年也没有个所以然来,就是这个道理。

说到二人的经历和写武侠小说的目的那更是天差地别:

金庸自己创办了《明报》创刊,早期是为了给报纸引流,开始写武侠小说的。后期很大情况下是为了写而写,顺便可以表达一下他的那套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,表达一下自己那套英雄史观。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次修订了。相应的,金庸的作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将初版的《书剑恩仇录》和修订版的晚期作品对比一下就能发现明显的差距,但金庸本身是报社主编,收入稳当,写武侠小说也可算是他的副业,金庸又很长寿,这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自己的作品,而古龙呢!英年早逝,生前也可是说是颠沛流离,比较落魄,他没有去让自己的作品变的更完美的机会。

很多人都知道古龙写小说就是奔着稿费去的,把一段话分行处理那可是他的首创(按行收费,够牛叉吧!)

夜!

漆黑的夜!

如此漆黑的夜!

(钱就到手了!恐怕除了古龙再无他人)

古龙作品一般都一句一行,句子简短有力。这既和他的写作特点、写作风格有关,也与稿费记取方式有关。

1985年9月22日,台湾各大报刊在影剧版醒目的位置上,刊登了古龙逝世的消息。《台湾武侠巨匠古龙,享年四十八岁》。古龙先生已经去世三十几年了。
香港有部电影叫做《摩登如来神掌》,里面有个老头子好酒好色,却自称是武侠小说家,名字叫做古蛇。自然这就是导演在调侃台湾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而已。
似乎,才华横溢的大侠古龙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,而是一个放纵无度,欲望强烈,没有任何道德约束的浪子。而且,他还是 黑帮成员,抛弃妻子无数,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。一切自有后人评说。

古龙只有高中文化
小说家不是科学家,没必要太高的学历。但在当年台湾人普遍中学毕业的情况下,文学家古龙的学历居然是高中肆业。古龙小学是在香港上的,后来全家迁移到台湾。古龙在台湾上了初中和高中,在古龙14岁的时候,给台北市长做机要秘书的父亲熊鹏声突然同古龙母亲离婚。在古龙高中二年级时,父亲抛弃妻儿离家出走,之后40多年没有再同古龙见过面。在古龙死前,他见过古龙,但目的也是为了分一杯遗产。可以说,古龙的家庭是不幸的。
在父亲离家后,由于无人管束,叛逆的古龙也开始辍学,在江湖上鬼混,加入当地的帮派,成为一个小混混。稍后,他放弃学业离家出走,连高中都没有毕业。1957年秋,古龙曾经进入淡江英专(淡江大学前身),就读夜间部的英语科,读了还不到一年,由于上课太少,最终放弃考试升学。

古龙写武侠小说仅仅是谋生的手段
古龙并没有其他才能,唯一的特长就是写小说。高二时(1955年),古龙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《从北国到南国》。虽然这篇文字不怎么样,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,这很了不起!只是,在台湾,香港,大陆的文坛,并不是你有才华就一定会名利双收的。
古龙离家出走以后,光靠做小混混显然无法养活自己,还必须靠自己唯一的技能,也就是写作。虽然又写小说,又写纯文学著作,甚至还写诗歌,他却始终无法出名,只是一个小角色。没人知道他的名字,稿费也极为可怜,几乎吃不上饭。不是东西不好,只是酒香还真怕巷子深。在没有网络的当年,如果没有出版社愿意为你出书和炒作你,你的作品可能永远不为人知,再好的作品也形同废纸。

当时古龙已经22岁,在江湖上闯荡几年,深知台湾文坛的内幕。作为一个文人,第一重要的就是名气。只要有了名气,就算自己写不出东西,也可以找人代写。所以,古龙用尽一切办法出名,不惜溜须拍马,以及做别人的代笔!
当时,台湾武坛以三剑客卧龙生、司马翎、诸葛青云为尊,实事求是说,这三人作品都不是太出色,但他们出道早,资历深,关系多,领导了这个圈子。他们常常聚在一起,一边打麻将,一边讨论大侠,所写的作品全都在报上连载。古龙特意结交他们,还几乎不收酬金的为他们代笔了几部作品,换取了他们的照顾和支持。
据当时的同行回忆,古龙在小有名气以后,仍然对这些大佬极为客气。每次酒宴一开始,古龙总要对大佬们反复敬酒,说尽好话。
有了大佬们的照顾,古龙很快搭上了和出版商的关系,也得到业界幕后人士的认可,随后一帆风顺。1960年至1963年是古龙的萌发阶段,发表了《孤星传》和《护花铃》等十余部小说,名气大振,彻底出道!

其实当时台湾文学界,大体也都是这样,古龙做的也不算过分。著名的小三鼻祖琼瑶,为了出名,不惜和自己的丈夫离婚,然后给他的老板,也就是台湾出版业和影剧业巨头平鑫涛做了长达17年二奶。
1963年到1969年是古龙的黄金写作时间,他写了众多作品,包括:《绝代双骄》《楚留香传奇》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《陆小凤》等等。不过古龙毫不掩饰的说过,他写武侠小说,就是为了钱,并不是什么文学爱好。
至于所谓古龙风格,也是为了创新,以获得更多的出版数量,多赚点钱而已。

相貌平平,极会捞钱,气死出版商

古龙生得貌不惊人,身高仅有1米56,身体肥胖,头又很大,眼小嘴大,眉毛粗黑,整个人样子古怪。倪匡说他像杀猪的屠夫,更有人说他酷似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。 
古龙也许是台湾所有作家中,在出版商严重口碑最差的作家。有些出版商提到古龙就会气得发抖,有些人破口大骂,就算同古龙极好的出版商,提起古龙也会不以为然的摇摇头。这主要还是源自于古龙写小说的不守信,捞钱就跑。
那时候,台湾流行薄本的武侠小说,封面也很简陋,每本纸刊登三四万字,售价低廉。这类小说却非常畅销,因为他的价格很低,适合当时经济上没有腾飞的台湾读者的钱包。
他这些薄本不过是噱头而已,因为其实一部武侠小说都有数十万字,所以一本小说往往分为十多二十几集陆续发行。虽然每一本便宜,但买上十几本几十本自然就贵了。
古龙写了十多万字之后,便拿去买给出版社。古龙在当时台湾武侠小说界可是第一号人物,而且古龙极擅长写小说的开头,所以无数出版商的老板一看到前几章,立即就被古龙打动。

此时古龙就提出要求,因为他等着钱用,要先拿整本书的稿费,倘若不答应就作罢,他便拿这本小说去找别家出版社。
古龙的小说写得很好,一旦出版肯定能赚钱。加上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激烈,又怎么能给商业对手的这个好机会呢。于是,出版商只得跟古龙签订合同,然后给予全部稿费。

没想到,古龙一旦拿到全部稿费以后,立即消失,再也找不到人。那个出版商将头几章编成书出版以后,就无法再出了。这样一来,书店和读者看了一本以后就没有下文,自然恼羞成怒,把出版社骂的狗血喷头,有的还上门所要余稿。
出版商没办法,只好带着书商和读者去找古龙算账,但古龙家里空无一人,踪迹全无。有些出版商无奈,被迫找人代写古龙的作品,以给自己解围。比如著名的《剑玄录》,古龙只写了前几章,后面全部是出版商的儿子温玉代写的。
香港作家倪匡就替古龙代过笔,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,活脱脱是古龙笔法。

倪匡回忆说道:有一次,古龙断稿二十多天,出版社找到我(倪匡),声泪俱下的要求我代写。我无奈,只得代写下去,却没有一个读者发现其中奥妙。古龙拿到钱以后,立即躲到一个地方,带着小弟吃喝嫖赌,把钱挥霍一空。稿费花光了,便再故技重施,又写了几万字向另一个出版商预支稿费。

早期给古龙代写的,有很多人。他有什麽事来不及写,常常找人帮忙,给他收一收呀。特别到后期他写报纸连载,常常喝/醉,第二天报纸等著登出来,就没有办法了,一定要找人代写。所以,后来报纸约他写连载时,先要来问我,万一古龙喝/醉了,找不到他了,你愿不愿意帮他写?不过,古龙最好的小说都是他自己写的。小李飞刀从头到尾全部是他自己写的,没有任何人代他写。当时,主要是两家大报连载,《中/国/时/报》和《联/合/报》,每天一个栏,一千两百字左右,一天两千多,对古龙来说,写起来其实很容易,因为他最擅长写短句:是。是吗?真是。真的是吗?就是四行了。报纸是以行数来给他计算稿费的,你不能给他计字数的,而是计行数。到后来古龙红了以后,有点想写哲学的东西,於是写了《天涯明月刀》,在《中/国/时/报》连载。余纪忠看了之后,可能觉得在武侠小说裏谈人生谈哲学,节奏太慢了,很不满意,下令停了他这本小说的连载,所以这本小说最后没有写完。古龙很不高兴,后来他的武侠都在《联/合/报》连载,再不给《中/国/时/报》写了。

连续几个出版商吃了哑巴亏之后,当然会在同业目前吐口水,古龙的把戏被拆穿了。出版商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,终于联合起来对付古龙。他们要求,除非古龙能够拿出整本小说的原稿,否则分文都不支付。
于是,古龙就真的一次给出全部书稿了。出版商们大喜过望,纷纷出高价争购古龙的小说。古龙来者不拒,合约照签,钱照拿。
出版社付了版权费,准备印刷的时候才发现,自己又被古龙耍了。原来这一部稿子已经被七八个同行一起定了,古龙把一个书稿卖给七八个人。这些出版商极为气恼,但气又有什么用呢?古龙钱到手就用光,又不在乎自己名声,就剩烂命一条,你能把他怎么样?难道真能像小李飞刀一样,一刀要了古龙的命吗!最终也就是出版商忍气吞声,吃哑巴亏!
这样搞来搞去,古龙逐渐名誉扫地,名气虽大,出版商也大多进而远之,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古龙一方面把出版商耍的团团转,另一方面也把有黑道背景的邵氏电影公司的老板气得吐血。
邵氏公司曾经出重金买下了他全部武侠小说的电影版权,由于一连几部由楚原导演古龙原著的影片,都赚到扑满钵满。另一些制片家看到古龙名气如此之下,也想动脑筋。他们找到古龙,愿意出大价钱让古龙编剧。但古龙已经和邵氏公司签约,不得为其他电影公司写稿。邵氏公司的老大邵逸夫是香港鼎鼎大名的黑帮头子,连潮州帮头子向氏兄弟(新义安)都要让他三分,古龙又如何敢惹。

但古龙是不可能要到手的钱,溜走的。他的的脑筋十分聪明,随后向制片家收了大笔钱款,然后让制片家在广告上刊登“古龙编剧”或者“古龙愿意”等字样,使到观众以为这部影片也是改编自古龙的武侠 小说。一时间,这些片子吸引了无数观众,冲击了邵氏公司的电影市场。
邵氏公司当然强烈不满,可是经过法律顾问一番研究,邵氏买下的是古龙小说版权,而那些影片只是写着“古龙编剧”或者“古龙愿意”,而古龙根本上就没 有这部小说,合约上也没有证明不许古龙替人家做顾问,这场官司是没有的打的。最终,邵氏公司只得再给古龙一大笔钱,再用黑道关系进行恐吓,让他拒绝这些公司的邀请。
古龙弄钱的脑筋灵活,手段无所不用其极。
只是他的钱并不是存的,而是用的。这些钱一到古龙的手上,就像流水一样花掉!
到了后期,由于酒色过度,古龙已经写不出什么文章,他的才华已经耗尽。古龙去世之前的几部作品和之前的风格有着极大不同,一般认为,这都是古龙几个不成材的徒弟代笔。比如1977年到1984年的大作品几乎都是别人代写,代写的作家众多,为:于东接,司马紫烟,申碎梅,丁情。涉及的作品包括《楚留香传奇》,《陆小凤》,《白玉老虎》等等。出版商也不是傻子,这些稿件没有人愿意买,最终惨淡收场!
古龙虽然当时还没死,但其实他的的时代,早已经过去了。

所以说古龙大师不怎么在乎自己的名声,也不太在乎自己的小说写得好不好,他纯粹就是为了挣钱糊口、捞钱耍风流!在这一点上和金庸大师就已有天差地别了,金庸大师的作品几乎是精雕细琢出品的!而古龙的学历也和金庸大师相差甚远。

金庸,1944年,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。1946年秋,进入上海《大公报》任国际电讯翻译。典型的书香门第!

而古龙呢!连高中都没有毕业。1957年秋,古龙曾经进入淡江英专(淡江大学前身),就读夜间部的英语科,读了还不到一年,由于上课太少,最终放弃考试升学。

金古之争其实在古龙没死之前就已存在,但是冒起的只是小泡泡,因为二人都健在,后来古龙大师仙去之后,金古之争越演越烈,有人甚至要精准计算二人到底谁挣的钱更多以争高下。

其实这真的是吃瓜群众喜欢搞热闹的饭后点心罢了,古龙不仅是金庸的后辈,而且最开始写小说时也是按照金庸大师的路子来写的,这一点我们从他早期的作品就可以看得出来,关于这一点你若是问古龙本人他也是承认的。也就是说古龙早期还是金庸大师的小粉丝呢。其实两人金庸和古龙不仅相识,而且私下里关系还相当不错,这个我在下文会有介绍。

古龙于1964年至1966年,发表《浣花洗剑录》,为古龙小说创作的里程碑,其首次模仿了金庸《笑傲江湖》中提出的“无招胜有招” ,并且向《宫本武藏》等日本时代小说取经,探索武道(天道),另辟武侠蹊径,由此开始了古龙独特的武打描写方式。

1966年,古龙发表《武林外史》,奠定古龙武侠小说的“浪子”风味,强化了《名剑风流》的现代感。

1967年,《铁血传奇》(后更名《楚留香传奇》)集武侠、文艺、侦探、推理、寓言于一身,自立门派,树立新派掌门人的标杆,也开启了往后十余年的黄金时代。

大家读《楚留香传奇》时不难发现,古龙写得极为用心,他在尽力塑造一个完美的东方“詹姆斯邦德”,也看出他想通过这部小说致敬前辈甚至想超越前辈。

1969年,古龙就替导演徐增宏写过剧本《萧十一郎》,这也是第一部先有剧本再有小说的武侠名著。(先有剧本,再出小说,古龙很牛叉吧!)

1976年,香港邵氏以《流星·蝴蝶·剑》、《天涯·明月·刀》为底本拍摄电影,开创了武侠电影的又一次高峰,也缔造了古龙的电影时代。

接下来我们来聊聊金庸和古龙二人的关系,以及金庸对古龙的评价,我想这一点对金迷或者古迷而言应该有些参考价值。

1954年,梁羽生以一部《龙虎斗京华》,揭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序幕。1956年,金庸以一部《碧血剑》加入新派武侠小说的阵营。在那以后,金庸和梁羽生佳作不断,掀起了一股新派武侠小说的热潮,一时之间,洛阳纸贵。

从年龄上来说,古龙比梁羽生、金庸小了14岁,算是他们的后辈。当金庸、梁羽生在新派武侠小说上写得风生水起时,他还是成功中学的一名高中生,写点诗歌、小说之类的文字。1958年,当古龙放弃学业与舞女郑月霞住在一起后,为了赚钱,他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。1960年,古龙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《苍穹神剑》。此后,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
在上世纪60年代,金庸、梁羽生、古龙,是新派武侠小说作者中影响最大者,人称“三剑客”。他们的作品被纷纷拍成电影、电视剧、戏剧,让文坛变得更加热闹,让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。

古龙与金庸、梁羽生两人的关系都非常好。不过,古龙最早认识的是梁羽生。

有一次,梁羽生设宴邀请一位朋友,这位朋友带去了一个年轻人。席间,梁羽生与大家兴高采烈猜拳划令,却见这个年轻人一言不发,只是一股劲地喝闷酒。梁羽生觉得奇怪,便主动找他交谈。

这个喝闷酒的年轻人,就是古龙。那阵子,古龙初入文坛,过得很不如意。梁羽生却很欣赏他的文笔。就这样,古龙进入了梁羽生的朋友圈。

随着古龙在武侠小说世界的崛起,金庸也与他认识了,成为好朋友。金庸去古龙居住的地方,古龙总要尽地主之谊。同样,古龙也经常去金庸家里做客。

接下来说到,金庸还曾经找古龙约稿事件了。

1972年,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《鹿鼎记》在《明报》的连载即将结束。为了使得《明报》能够继续刊登新派武侠小说作品,金庸给古龙写了一封信,向他约稿,请他在《明报》上连载武侠小说。古龙收到信时,正泡在浴缸里洗澡。他拆开信读完后,不敢置信,“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,半天不说一句话”。(这一段可是武侠小说的一段佳话)

显而易见,古龙很重视金庸的约稿,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《陆小凤传奇》,于1973年在《明报》连载。《陆小凤传奇》问世后,大获成功,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,让古龙赚得盆满钵满。对此,古龙对金庸深怀感谢,还曾经说他最好的朋友有两个,其中一个就是金庸。

而金庸是如何评价梁羽生和古龙的武侠小说作品呢?他曾经这样说:“古龙就是这么浪漫的人,与他的作品一样的浪漫,看着过瘾。而梁羽生的作品却要老实一些,也像他的为人。”在这里,金庸送给古龙一个“浪漫”的标签,送给梁羽生一个“老实”的标签。

论文笔,金庸对古白话文颇有研究,在结合古白话文基础上,巧妙融入现代语言特色,语句读来生动易懂,言简意赅。古龙的文字简练,优雅,有些句子如散文诗一般优美,喜欢谁的文笔,全凭读者喜好了。但金庸小说中知识性异常博杂,比如《天龙八部》段誉与王夫人论茶花一段,《笑傲江湖》祖千秋对令狐冲论酒皿一段,以及各种招式名称,都能找到出处。金老爷子学识之渊博,断非古龙能及,金庸把琴、棋、书、画、《易经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以及古诗词等巧妙的融入武术招式或角色语言对话之中,丰富了武侠小说知识性,真做到了雅俗共赏。

论作品,金庸作品显然更全面,故事上,金庸作品喜欢娓娓道来,便与挖坑一样,一锄来一锄去越挖越深,小说前面平淡,其实深铺线索,越看越掉入坑里,越是令人着迷,令人佩服的是,不管挖多少坑,金庸都能巧妙的填回来,而且毫不违和,结构的完整性令人拍案叫绝,当然是小说都有漏洞!

古龙小说前期作品与中后期作品颇有些参差不齐,前期小说故事并不精彩,我都有些看不进去,最多与司马翎等作品差不太多。《陆小凤》《楚留香》这些中后期小说故事性大大提高,古龙巧妙的把悬疑探案风融入武侠小说中,不到最后你很难知道谁是大Boss ,与金庸相比,各有所长吧!

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,将戏剧、推理、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,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,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,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,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。

金庸小说中的剧情是根据角色的性格去走的,使故事的“可信度”大大提升。比方慕容复,若不是他利令智昏,阴狠毒辣,自私寡情,把段誉推下枯井,又对王语嫣寡情薄幸,断断不会成全了段誉与王语嫣这对美好姻缘,因为前文对慕容复的性情早已交待清楚,他做出这种事就再理所当然不过。

郭靖为人憨厚,仁义,有些许木讷,行事往往都给别人留有后路。杨过行为乖戾,自我,对一切教条礼法很是嗤之以鼻,虽不至于睚眦必报,却也是绝不肯让人占便宜的那种,你对他好,他使十倍对你好,你对他不好,他也就懒得搭理你,但还不失侠义本色。乔峰豪气干云,义薄云天,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,但一翻脸却也是绝不留情的狠角色,杏子林刚说绝不伤一个汉人,聚贤庄中过酒断义,铁掌翻飞,死伤无数。金庸小说中尤其是反面人物更是出彩,坏人并不是天生便坏,也有其人性的光辉点,李莫愁为情成魔,杀人无数,对着小郭襄时,狠戻全无。

绝情谷中葬身火海,高吟“问世间情为何物……”,读者不由得掩卷而思,李莫愁也便是一个可怜人罢了,昔日之业,今日之报虽是因果使然,若当初不遇陆展元,只怕也仅仅是“谁家屋前待君归”的俏娘子而已。《天龙八部》中四大恶人之“凶神恶煞”岳老三,扭下过很多人的脑袋,却极重名声礼法,极重诺言,拜了段誉为师,虽万般不愿,但最后为了救段誉家人,死在老大“恶贯满盈”之手,信诺二字,比很多自命侠义的人,更是讲究。

在描写人物方面,古龙就稍稍弱一些,由于古龙其人平生好酒,自命风流,小说中写出来很多浪子也都具备这种特性,好像仿佛都在写古龙本人,均好酒多情,风流不羁。没有金庸笔下的人物那么多样化。

可怜的古大侠,前面模仿金庸,一直为人所指,后来自己的风格总算出来了,嘎嘣一下死在女人肚皮上了!留下一堆水平参差不齐的作品,让我辈永远怀念!
  不过我有时候想,其实古龙自己就是这种放浪不羁、极尽欢乐、快意恩仇的人(连死都死得这么有型),所以我们读他的小说也觉得畅快淋漓、热血沸腾。这种人其实只想按着自己的性子活,不在乎命长命短。
  你看金庸保养得多好,八九十的人了,那叫一个红光满面、仪态万方,感觉就是生活规律、节制、动心思的人。我们读他的小说感觉细腻、严谨、各路文化历史百花齐放,尤其是《笑傲江湖》里的政治隐喻和《鹿鼎记》里对武侠精神的颠 覆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——命不长绝对悟不出来。

以前看过一个帖子,说金庸和古龙小说里写过的吃的,什么最好吃?大家的共识是:金庸写的吃的,奇巧精致、美不胜收、想象力丰富、文化感强,像黄蓉给洪七公做的那两道菜,什么五种肉拼成一条肉,什么桃花瓣的,真是我们平凡人闻所未闻。
  古龙写的吃的,都很家常,什么酱牛肉的,感觉触手可及,但是却很有食欲,看着不禁流口水。这虽然只是一个细节,但是窥一斑可见全豹,可以想见两人风格的差异。

我以前看大家经常说“古龙身世坎坷,见惯世态炎凉、人间沧桑,所以写的小说比金庸更加透彻……”
  其实要说透彻,两个人都很透彻。只不过是同一种波动衍生出两个传播方向。
  我觉得,金庸的透彻,是以“退”的方式,越透彻越显得狡猾、圆通、含蓄;而古龙的透彻,是以“进”的方式,越透彻越显得锋芒毕露、酣畅淋漓、无所忌惮。——金庸是“防守型”,古龙是“进攻型”。
  还有写女人。古龙写的女人都很纯粹,不过我看他骨子里还是不大看得起女人——当然金庸也未必就看得起,但是至少形式上还有些尊重的假象。
  金庸写女人的时候,温言细语,精雕细凿,即使是反面角色也带着一点呵护的意思,笔触仿佛一双脉脉含情的手在慢慢抚摸;但是古龙写女人的时候毒辣老道,入木三分,不留情面,就像谈笑间一把撕开对方的衣服。
  古龙的有些跟女性有关的句子,实在是既朴实又实用且牛叉,我随便都记得起来:
  你如果想活得快活一点,就千万不要对女人说真话。
  你如果是个聪明人,就千万不要当面揭穿女人的谎话——就算你揭穿了,她也会有很好的解释——你就算不相信她的解释,她也决不会承认自己说谎。
  如果一个女人在你面前装模做样,那就就表示她很喜欢你。
  女人真奇怪,不该知道的事全知道,该知道的事全不知道。
  笑得很甜的女人,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。
  世界上比遇见一个泼妇更痛苦的事情,就是遇见了两个泼妇。
  ……
  每次我看到这些句子,我就恨不能扑上去拍着古龙的肩膀说——老古啊!可真有你的啊!

综上,金庸作为武侠小说奠基者,发扬光大者,同时也是古龙的前辈,他的文学综合造诣比古龙要强一些,他塑造人物的多样化也稍强,同时金庸的小说很多都有时代背景,并且是动乱时代,金庸把历史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相互交叉,以真乱假,以假乱真,让读者真假难辨,同时金庸小说的武功体系也较为完整,很多也都有出处,这些是金庸大师伟大之处!

而古龙作为一个后辈,在被梁羽生和金庸几乎垄断的武林江湖中,能杀出重围,写出具备自己风格的古龙式小说,也堪称奇迹!他的能力和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。

古龙在其代表作品《多情剑客无情剑·代序》中,曾这样写道:“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,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《江湖奇侠传》开始,至还珠楼主的《蜀山剑侠传》到达巅峰,至王度卢的《铁骑银瓶》和朱贞木的《七条碑》为一变,至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又一变,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,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”。

由于古龙曾经研读过大量西方文学,所以在他的武侠小说创作思想中,无法逃避的沾染上了很多西方文艺色彩。这其实也是古龙武侠小说,走向“求新求变”之路的重要契机。中西方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,让古龙找到了一条属于,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之路。

中国古典武侠文化与西方现代小说思维,通过有机结合和再创造之后,就变成了独居古龙风格的武侠小说。作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家,古龙几乎用尽了一生的时间,在创作新派武侠小说的道路上,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和突破自我。

古龙创作的新派武侠小说,不仅拥有古老的东方文化气息,而且也融入了现代人文主义思维。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,武侠小说创作的一大创举。因为金庸、梁羽生和温瑞安等人,彼时依然在“历史武侠小说”创作中徘徊。(金庸封笔可能原因也是如此!)

而古龙却可以另辟蹊径,将蕴含东方思想的武侠小说,带入了一个“中西合璧”的全新领域。无论是从写作手法、人物塑造,还是语言艺术和结构设置上来看,古龙在新派武侠小说中的“求新求变”意识,绝对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。

我认为古龙在新派武侠小说之时,他的贡献不仅在于运用创新思维,去撰写他心目中的侠客以及侠义精神。同时在他的武侠小说中虽然有时代背景,但是却彻底摆脱了“历史主义”风格,并且完全抛弃了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的英雄模式。

反之将原本在人们心目中,具有高大形象的侠客,写成了一个具有同情心,以及蕴含多种性格的“普通人”。

这其实也是古龙武侠小说中,刻意为之的“反对武力”的中终极体现。

古龙描写的侠客基本上,都具有浪子情结、侠义以及仁爱精神。他们虽然身怀绝技但却,从来都不愿意轻易展露独门绝技。反而是用“博大的同情心”,以及 “仁慈”与“宽恕”之心,去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。我认为这其实也是,古龙武侠小说最大的创新之处。

所以在“求新求变”的精神领域和“文笔精炼”上古龙超越了前辈金庸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

我们来看一下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的开篇:

冷风如刀,以大地为砧板,视众生为鱼肉。

万里飞雪,将苍穹作洪炉,溶万物为白银。

雪将住,风未定,一辆马车自北而来,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,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。

  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,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,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,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,太寂寞,他不但已觉得疲倦,而且觉得很厌恶,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,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。


短短五十几个字,第一男主角李寻欢直接登场,而且这五十几字文字之精炼,意境之牛叉让人兴叹!同时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出此时古龙的“寂寞”!

是的,此时金庸已快封笔,武侠小说领域已无人与他抗衡。古龙不由自主的生出了“寂寞高手”之意!

金古之争由来已久,一个武侠世界里有风云变幻,朝代更迭;一个则偏好浪子烈酒,情怀壮烈。然而分出高下非我所愿,看到大海感慨它波澜壮阔就好,看到高山赞美它雄奇俊丽就好。从前有两个江湖,一个很美,另一个也很美 !

文笔只是艺术表现形式的方式之一,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别,所以二人也不该有高下之分,再说两位前辈大师都已不在世上了,我们过多的评论二人之高下实为不敬,我们应缅怀和感谢他们带给我们轰轰烈烈的武侠江湖,它是那么的快意恩仇、热血澎拜!

最后向金庸大师和古大侠致敬!

随机为您推荐
友情链接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为什么古龙评价不如金庸?,胡越一家网   sitemap

回顶部